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爱好 > DIY手工艺 > 正文

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博物馆)

123 发布:2024-11-01 00:00 51


  

  

  现在的艺术

  让人越来越看不懂了

  好像越是匪夷所思

  越是飙到天价

  ......

  ▽

  马克·罗斯科《无题11号》7280万美金

  

  汤伯利《黑板》7035万美金

  

  巴斯奎特 《瘾君子》4884万美金

  

  连一罐《艺术家的大便》(曼佐尼)

  都可以轻松拍到12万4000欧元!

  

  这个世界是疯了吗?!

  ▽

  

  别着急

  ▽

  现代艺术

  只是从拼“颜值”转向了拼“智商”

  衡量标准不再靠“眼睛”而靠“大脑”

  

  其实看似扑朔迷离的西方艺术史

  非常简洁明了

  就是从“画神”过渡到“画人”

  进而拓展到“画世界”的过程

  

  

  

  

  艺术理念则从“怎么画”到“还画不画”

  最后终于领悟

  “艺术其实就是生活”

  

  这看似漫长实则短暂的旅途

  是从宗教哲学逐步回归人性

  回归内心情感和世俗生活的过程

  看似简单的路

  西方艺术走了整整两千年

  

  其实艺术风格的变化

  归根结底源于生活方式的改变

  这就如同解开艺术谜团的葵花宝典

  

  艺术史源头古希腊古罗马时代

  对宇宙万物都不明觉厉

  艺术的萌芽也起始于膜拜和祭祀

  核心就是画神话体的系下各路大神

  

  进入蒙昧混沌的中世纪

  基督教排斥古希腊的神话和艺术思想

  强调刻板严肃的基督教主题

  对上帝的敬畏取代了生命的气息

  曾经生机勃发的艺术风格消失了

  

  神殿般教堂内的镶嵌画

  充斥着目光呆滞、面容枯槁的扑克脸

  ▽

  

  千年的时光恍然一瞬

  终于熬到了黎明的曙光文艺复兴

  禁锢千年的人性彻底释放

  当世俗生活取代宗教禁欲

  神的躯壳也充斥着人性的光辉

  

  你看那玛利亚的母性和维纳斯的魅惑

  ▽

  

  

  人性苏醒之后的艺术史

  进入到漫长的画人阶段

  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浪漫主义

  。。。。

  都在用色彩和形象描绘探索人性

  

  17世纪的“巴洛克”

  以丰富绚丽的色彩和戏剧性的构图

  描绘人性的动感与激情

  ▽

  

  18世纪初的“新古典主义”

  以典雅完美的构图与单纯静穆的笔法

  描绘人性的庄严与崇高

  ▽

  

  18世纪末的“洛可可”

  以轻柔细腻的笔触和田园牧歌的情调

  描绘人性的欲望和奢靡

  ▽

  

  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

  以流畅激昂的笔触和饱满充实的色彩

  呈现人性的冲突与社会的矛盾

  ▽

  

  19世纪中的“写实主义”风格

  以朴素平实的笔法和亲切自然的构图

  描绘人性的真实和社会的真相

  ▽

  

  。。。

  重大转折出现在19世纪末

  1831年摄影术的发明

  对以“画的像”为目标的绘法方式

  无疑是轰然一击

  换汤不换药的传统艺术也终于忍无可忍

  拜托千年酱油色有木有啊?!

  总憋在画室里画模特你闷不闷啊?!

  

  艺术究竟是什么?

  苦苦思索的艺术家终于顿悟

  其实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画!

  "理智"不是艺术的追求,“感觉”才是!

  于是“印象主义”横空出世

  ▽

  

  概括起来就是

  管它什么主题、审美、构图

  抛弃各种传统束缚

  外景!光影!色彩!统统都进来吧!

  于是被解放的绘画变成了这样

  ▽

  

  如果说印象派描绘的依然是客观风景

  那么后印象派就转向主观的风景了

  物随心移

  形象和色彩开始带有情绪

  ▽

  

  总之文艺复兴以后

  艺术经历了300年渐进式的发展

  平均每个世纪有2次主要艺术运动

  而19世纪印象派之后

  艺术的发展忽然进入井喷期

  艺术运动层出不穷、迭代频发

  

  从此

  艺术家们既不受宗教影响

  也不为客观世界束缚

  而是随心所欲“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即所谓“现代主义艺术“阶段

  

  艺术的江湖门派林立

  各种奇葩风格如潮水般汹涌而至

  

  ”野兽派“的马蒂斯说

  比色彩?

  看我给你点颜色看看!

  ▽

  

  

  毕加索不服了

  你画的再狂野也还是具象世界

  看我用“立体主义”让多角度同时呈现

  这种辣眼睛的形象

  表现心灵的支离破碎再好不过!

  ▽

  

  

  蒙克忧郁的说

  战争造成的心灵伤害算什么

  有本事跟我比人性的扭曲

  人性你懂吗?

  这种挖掘情绪的艺术就叫“表现主义”!

  ▽

  

  此时康定斯基站了出来

  “能看出是什么”的艺术简直弱毙了

  世界的本质就是色彩和形式

  我画的才是规律、真理、灵魂

  “抽象主义”这些肉眼不可见的东西

  ▽

  

  当大家都在比谁的艺术更牛逼的时候

  当代艺术的教父“杜尚”出现了

  直接把小便池摆进美术馆

  ▽

  

  太狠了吧!

  这是要闹哪样啊?!

  

  其实杜尚真正意思是

  “艺术回归生活,生活就是艺术”

  所谓“高深”的“当代艺术”真正含义

  就是如此简单

  

  只不过后面几位大神分别把主题细化了

  博伊斯倡导“艺术回归社会”

  ▽

  

  安迪沃霍尔强调“艺术重在传播”

  ▽

  

  达明安·赫斯特直言“艺术就是商业”

  ▽

  

  总之从杜尚开始

  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

  如果按照艺术的宏观发展脉络

  将各种运动、技法、风格、流派

  制作成1750年至今的时间轴数据

  就如下图所示

  

  清晰的细节图请查看原网址 https://pic2.zhimg.com/c1f067a93717813b98aefadf9fde4c35_r.jpg

  按时间轴将艺术史划分成阶段

  再将艺术流派的代表作直接拼贴

  能够更直观地把握艺术历程的脉络

  

  从视觉体验角度分析艺术发展趋势看

  20世纪前艺术主要是拼“颜值”

  艺术创作追求视觉的感官美

  

  但摄影术的发展成熟

  让基于透视法和光学模拟的

  写实主义传统绘画逼到无路可去

  拼“颜值”很难超越前人了

  

  进入20世纪后

  艺术逐渐探索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

  从技法探索转向观念构思及形式创新

  从“感官美”转向“理性美”

  追求“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内涵

  

  纵观近200年艺术发展的整体趋势

  准确而言

  20世纪后的艺术是将刻画的对象

  从“具象事物”逐渐转向“抽象观念”

  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

  

  当艺术基于全新的文化去探索创造

  对象就从客观写实转变为观念想象

  将世界本质、宇宙开端等意念层面

  作为创作的主题

  

  当传统美学技法内化为基本创作手段

  对艺术的评判标准也相应变化

  从拼“颜值”转向拼“智商”

  需要更宽广的知识和多元的视角

  

  艺术的发展从来都是不断探索未知

  拓展人类理解和认知边界的历史

  这也许就是如今的“天价艺术”

  越来越匪夷所思的深层原因

0
收藏0
标签: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小宅猫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地址:http://www.xiaozhaimao.com/post/2863.html


分享到

温馨提示

下载成功了么?或者链接失效了?

联系我们反馈

立即下载